我校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在理念和实践上的探索成效显著,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各语种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1.创新教学理念全国推广
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深入教学研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对当前各类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对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颇具实践推广价值。实验教学团队开发的教学理念被写入教育部颁发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和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引领全国翻译专业教育的发展。教学特色也得到国际同行的充分认可,2011年获得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认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我国第三个加入CIUTI的高校,标志着我校的同声传译实验教学模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迈入世界顶级翻译人才培养院校行列。
实验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口笔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型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贯穿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经过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在课程设置中建立起“语言、技能、专题、实践”四条主线。“语言主线”即相关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技能主线”即口笔译技巧,“专题主线”即翻译内容主题,“实践主线”即师生共同承担的翻译项目。中心建设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外语学习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营造的外语学习环境,更能体现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利用资源中心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资源组织与管理,并有利于学科专业教学资源的积累。中心在实际摸索中总结出“教学讲解示范”、“三角情景练习”、“会议模拟”、“配对演练”、“小组讨论”、“实践观摩”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会议模拟
文化体验课程
实验教学团队成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多部翻译教学论著和教材,经常受邀在全国翻译师资培训班上主讲课程,介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仲伟合教授带领的团队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成员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和校级名师、先进、青年教学十佳等。团队成员直接参与全国翻译专业教学文件的起草与论证等具体工作。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已经运用在教育部对翻译本科专业设立的参考文件、国务院学位办对翻译专业硕士(MTI)论证的参考文件中;出版发表的教学论著经常被同行引用。
中心教师近年出版的翻译教材
中心教师近年发表的教研论文
实验教学中心近五年来接待兄弟院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观学习、访问进修和业务培训共计近200个单位900人次,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黔东南师范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学院、武汉工业学院等,在全国推广了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
实验中心举行的全国口译师资研讨会
2.实验教学效果国内领先
经过多年的发展,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设计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都已成熟,其教学效果与成果均与进入国内外同类课程先进行列。与课程配套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译大赛、模拟会议、广交会)、电化教学以及网络建设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已达到领先地位。
实验中心学生参加第七届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实验教学中心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积极影响学校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教学方面,从现代化教学手段、测评方式、教学方法方面都对学校发展产生了影响;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作用更是突出,中心起到了结构性建设作用,依托中心的特色建设,2007年,“英语口译(课程系列)”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法语口译”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翻译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2014年,“法语口译”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培育出全国首个口译类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英语口译”团队期末研讨会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效果在国内的领先性,得到了国内专家们的一致认同。
3.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型同声传译实验教学,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学生对于实验教学任务,多维评价及其效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参加过我校同声传译实验教学课程的学生,在语言和口译学习方面显现出了可喜的创新学习能力。学习中,教师从教学的决策者向指导者转变,主动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与水平。
这一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以丰富的资源服务于学生的课后仿真自训,通过在线平台自评互评环节,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通过互评活动与同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大大强化了学生练习口译的兴趣。
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也得以加强。以“亚洲校园”项目为例,我校10名学生中已经有9名同学通过日本语能力考试(JLPT)一级;10人中有6人通过了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六级,3人通过了五级考试,教育成果颇丰。
实验教学中心致力于将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大学每年均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投入大批学生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依托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建立了“多语服务中心”,在赛会期间提供了多达10个语种的口译热线服务;通过本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多人在国内外国际组织、政府机关、国际会展、跨国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加实习。如联合国总部大会和会议管理部、国家外文局、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外办等。
实验中心学生为第16届广州亚运会青年营提供口译服务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习,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大型赛事中屡创佳绩,硕果累累。根据“麦可思数据公司”公布的“2011年广外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报告”,我校翻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均达到100%。
4.社会服务成果广受赞誉
学生们在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练就了扎实的口译功底,多次参加广东省、广州市大型活动的外事接待工作,如广交会,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广东省和广州市历次高级公务员牛津大学学习班的随团译员均是广外高级翻译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省里主要领导会见重要外国客人,都点名要广外师生去担任译员翻译。原广东省黄华华省长曾称赞:“广外的同传翻译真棒”,还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亲自到广外慰问课程主讲教师詹成副教授,观摩他的口译课,并评价说:“广外多年来为我省的重大国际交流活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见,广外学生口译品牌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广交会。自开设翻译专业以来,本课程培养的学生多人被外交部、中联部录用,如洪磊、谭威。更多同学被省、市外事部门录用,成为地方口译工作的主力军。
广东省老省长黄华华同志观摩中心的同声传译教学
本课程也获得广东媒体的关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数次报道本课程及课程负责人仲伟合教授和主讲教师詹成副教授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广东省委组织部长李玉妹同志观摩中心的同声传译课
5.校企协同创新翻译业态
依托我校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与各协同单位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从语言战略、语言服务、语言教学与测试和语言信息技术等四大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全力打造一流的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人才队伍,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对外开放语言支撑平台,探索语言服务新型商业模式,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成功加入联合国国际大学合作网络
2013年与欧盟口译总司合作开办国际会议传译证书班
以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为基础,通过校企协同打造而成的“多语港”结合语言人才资源和语言信息技术,打造语言人才能力模型,基于模型聚集华南、中国乃至世界的语言人才,建立起人才和专家库,整合校企资源和经验,在教学中融合专业技能实训,包括翻译实践、行业语料、计算机辅助翻译以及项目管理等,致力于共同培养拔尖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丰富人才基础。
目前,多语港在多个领域已形成一系列示范成果,涵盖政府服务、国际会展服务、大型企业走出去、跨境电商、影视出版进出口、社会服务、云翻译、全球翻译资源、文化旅游、国际合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主要产品与服务包括外贸通、译客传说、多语建站、iCAT辅助翻译、全球畅邮、拍拍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