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1月12日上午,我校云山讲座教授、国家外文出版事业发行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翻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黄友义先生,在我院副院长赵军峰和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爱屏的陪同下来到教学楼,再次为我院学生授课。授课对象是2014级MTI口译方向研究生。此次授课主题是关于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汉译英翻译。黄友义先生讲授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一课。
黄友义先生精彩授课
首先,黄友义先生指出翻译要基于理解,并要符合语言习惯,更要考虑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译文是基于原文词法、句法、话语层面的语言转换,各种翻译技巧都应该符合语境。在不同的外交场合中,跟随不同的领导人,口译员也应该进行灵活地翻译。
莅临现场的领导老师
其次,黄友义先生谈到要做好汉译英的翻译,必须了解词义之间细微的区别。他举出了译文中详实的例子加以阐述。如:“大国关系”,不应该翻译为big power relationships, big会带来以势欺人的联想,而用 major power relationships 则更恰当。口译中还要多选择地道的小词,避免中式英语,如“坚定不移”,最好翻译成老外常用的firmly,而应该少用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中式表达unswervingly。在翻译技巧中,黄局长指出,汉译英需要“浅化”,正如”the simpler ,the better”,英文译文应能简则简,目的是让听众清晰易懂。
现场气氛活跃
黄局长接着结合译文谈到了口笔译的区别。口译中,由于时间的紧迫性,译员常用顺句驱动的方法,如果过多地颠倒语序,容易造成信息遗漏。而笔译中,则有充沛的时间去修改译文、调整主从句的顺序。口笔译中连接词的使用也有区别:口译的连接词应该多放在句首,使听众能第一时间明确地捕捉到逻辑脉络;而笔译中,翻译将一些连接词放在句中,译文更能灵活出彩。
课堂现场
在课堂上,针对在场同学对某些词汇翻译的疑问,黄局长对不同的版本进行了耐心细致、风趣幽默的解答。并说:“好的翻译都是探讨出来的,而不是仓促完成的。”
最后,黄局长结合自身丰富的出访翻译经历,还谈到了语言外的素质对于译员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译员需要以大局为重,有良好的心态和个人素养,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应该稳住情绪,灵活变通,尽力促成令双方满意的沟通。